•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
  • 雅芳陷入业绩困境 败走中国或成定局?
9573

雅芳陷入业绩困境 败走中国或成定局?

点赞 收藏
雅芳陷入业绩困境 败走中国或成定局?
导语

导语
眼下对雅芳来说的确是个糟糕的时机,曾因直销风光无限的化妆品巨头雅芳,如今却因渠道摇摆等问题迅速走向没落。事实上,雅芳已连续亏损超过3年,自贿赂事件后,其在华业绩更是节节败退。业内人士预计,这种状态如果持续,雅芳退出中国市场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被收购传闻不断

2012年4月,雅芳公司的前股东、私人控股的投资公司Richmont Holdings准备向雅芳发出收购要约。在这之前的一周,全球最大香水制造商科蒂集团拟以100亿美元的价格对雅芳进行收购要约,不过被雅芳一口回绝。

2013年,雅芳拒绝了法国科蒂公司(此公司曾收购丁家宜)的收购请求;2015年5月份曾有一家来路不明的PTG公司拟以82亿美元收购雅芳,后发现不过是一场骗局,美国证监会还对PTG公司提起了诉讼。

公开资料显示,由于逐年亏损,雅芳在中国尝试整体出售,并与一家私募股权公司谈判希望被收购,但迄今处于无人接盘的困局。

营销模式混乱

在中国市场第一家拿到直销牌照的雅芳,曾主打“直销”牌,一度做得风生水起。到1997年,雅芳招聘的直销人员一度达到35万,雅芳中国的营业收入也已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2006年,雅芳实行“直销+零售”混合营销模式。而这种混合营销模式的运行,则让零售门店与直销人员的矛盾日益突出。2013年,雅芳改变了经营模式,选择主攻零售市场,营销模式的三次变换,导致经营出现问题。

一句话:第一次,从“雅芳小姐”到专卖店;第二次,从专卖店到专卖店+直销;第三次,2013年选择主攻零售市场,以模式取胜的雅芳,在中国最终却陨落于模式的混乱。【详情】

渐落的中国路

1990年11月17日中美合资广州雅芳有限公司的注册为起点进入中国,这个起点也被视为现代直销业正式登陆中国的标志性事件。

1994年之前,媒体上还称雅芳模式为直销,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传销开始异化,产品加价幅度从原先的三倍变为层层加价,产品本身的价值已经不是销售的核心。

1998年7月,中国政府监管部门同意雅芳以推销员加店铺的模式重新开张。雅芳力图在中国市场寻求模式转型。

2001年2月,上任不久的雅芳华裔CEO钟彬娴宣布,在中国布局3,000家“形象专卖店”,雅芳进入专卖店行列。此后的6年,雅芳在中国开张6000家专卖店,雅芳转型的成果被证明不尽如人意。

自2011年至2014年,雅芳中国的业绩依次为10亿元、7亿元、6亿元和3.5亿元。在中国直销行业整体业绩逐年上升的趋势下,仅雅芳一家直销企业四年内业绩持续下跌。【详情】

大事记

1990年,雅芳进入中国,引领风潮的“雅芳小姐”既是摩登的代名词,也是其行销载体。

1997年,雅芳的直销人员一度达到35万,雅芳中国的营业收入也已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

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太多企业违反了游戏规则以至于传销被禁。

2006年,中国政府把第一块直销牌照颁给了雅芳,因为它是“好孩子”。

2010年,雅芳(中国)总经理高寿康因“贿赂门”被停职,南拉丁美洲总经理奥多内兹空降中国市场,他力推“全直销模式”,转变为服务网点。

2013年,遭遇挫折的雅芳(中国)又决定重拾零售模式,暂缓直销的推进。

2014年,化妆品公司雅芳计划裁员600人,努力削减成本以实现扭亏为盈。

2015年,已经连续3年亏损的雅芳集团被曝出出售了子品牌Liz Earle,解决它的燃眉之急。

结语

由于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电商平台、海外代购、保税区交易中心的迅速崛起,化妆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消费者选择购买的渠道也越来越多,雅芳此前的直销优势或逐渐丢失。零售领域本来就是雅芳扩张渠道的短板,在市场空间逐步缩小的背景下,通过零售形式来扭转业绩或是一种投资成本浪费。

相关标签

你和9573位朋友浏览了这篇文章

相关新闻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