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专题
  • 2010—2014年国内化妆品销售渠道变化趋势
2548

2010—2014年国内化妆品销售渠道变化趋势

2010—2014年国内化妆品销售渠道变化趋势
导语

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由 2011年 2051.87 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 3180.3 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将保持约每年 12.3%的增长率,预计 2016 年市场规模将至 4000亿元,2018年将突破5000亿元。

2016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预测

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由 2011年 2051.87 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 3180.3 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将保持约每年 12.3%的增长率,预计 2016 年市场规模将至 4000亿元,2018年将突破5000亿元。

2016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预测

一、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国内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较大,年复合增长率 12.3%。化妆品零售市场一直在稳定增长,虽然 14 年增速有所放缓,但仍是全球范围内增长最快速的地区之一。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由 2011年 2051.87 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 3180.3 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国内化妆品市场规模将保持约每年 12.3%的增长率,预计 2016 年市场规模将至 4000亿元,2018年将突破5000亿元。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人口结构的变化、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化妆品使用习惯的培育,我们认为国内化妆品行业仍然处于快速增长期。相关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化妆品市场深度分析及未来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0-2018年国内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2010-2018年国内化妆品行业线上、线下规模对比(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二、中国化妆品交易规模分析及预测国内化妆品线下交易规模保持相对低速的稳定增长。2011 年国内化妆品线下渠道交易规模为 1902.8 亿元,截止至

阅读全文

揭秘欧莱雅中国如何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在欧莱雅全球版图里,中国市场首次超过法国市场,跃升该集团全球第二大市场。它是如何挑起了中国消费者爱美之心的?

揭秘欧莱雅中国如何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尽管走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崎岖道路上,但欧莱雅中国去年依旧领先同行。同时,在欧莱雅全球版图里,中国市场首次超过法国市场,跃升该集团全球第二大市场。它是如何挑起了中国消费者爱美之心的?新上任的欧莱雅中国CEO斯铂涵表示,欧莱雅要以全力创新打造中国消费者挚爱的品牌,在不断适应来自消费者、渠道、接触点以及地域的千变万化中迈向新高度。成就150亿帝国当2014年欧莱雅中国销售增幅首次低于两位数时,很多人以为,即使是来自时尚之都的欧莱雅,面对消费疲软的大环境,其在中国的增长神话也将破灭。但从欧莱雅日前公布的2015年度业绩来看,这一说法不攻自破。财报显示,欧莱雅去年在华销售总额达到149.6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4.6%,而2011年欧莱雅中国刚刚突破100亿元大关。事实上,这已是欧莱雅中国连续19年保持业绩增长。在这个零售行业普遍叫冷的时间节点,日化零售企业业绩下跌属于意料之中,逆势增长则算得上是意外之喜。欧莱雅集团执行副总裁贝瀚青表示,欧莱雅在中国的业绩基数逐年在变大,增速变慢也可以理解。若以欧元计算,整个中国市场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2.7%,在集团全球销售的比重越来越大,过去五年欧

阅读全文

雅芳在华销售情况不乐观 退出中国已如箭在弦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雅芳赖以成名的直销模式难以为继。再加上之前因为涉嫌贿赂丑闻,雅芳在中国区的多名高层总裁被停职,显示出雅芳在华已陷入多重困境。业内预测,雅芳在华的市场恐是大势已去。

雅芳在华销售情况不乐观 退出中国已如箭在弦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雅芳日前以 1.7亿美元出售“大本营”北美区的业务,而其在华的销售情况也不乐观,有传言称退出中国市场也是箭在弦上,果真如此吗? 先来看看雅芳的业绩。11月4日发布的年报显示,雅芳第三季度亏损达到6.97亿美元,约合44亿人民币,并下调了全年业绩的预期。同时,一直在调整中的中国市场也在第三季度亚太地区中处在领跌位置。事实上,从2011年到2014年,雅芳中国的销售额依次是10亿元、7亿元、6亿元和3.5亿元,尽管雅芳一直在挣扎,用裁员业务调整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试图扭转困局,但结果并不如意。化妆品行业的竞争加剧,也让业绩更加难有起色。雅芳曾是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作为一家直销公司,全盛时期全球有超过600万个销售代表。然而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雅芳赖以成名的直销模式难以为继。再加上之前因为涉嫌贿赂丑闻,雅芳在中国区的多名高层总裁被停职,显示出雅芳在华已陷入多重困境。业内预测,雅芳在华的市场恐是大势已去。记者在元旦节期间根据雅芳官方提供的网站,试图联系雅芳的对外事业部。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此前也有记者联系雅芳方面,询问关于整体出售一事,对方表示暂时没有接到集团

阅读全文

日化业大规模“换装” 触发行业变局

更换品牌LOGO、转变营销渠道、调整品牌战略、拓宽产品线……记者统计发现,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不只是资生堂和嘉媚乐,还有相宜本草、美即、韩束等都不约而同地对品牌和产品进行了开刀。

日化业大规模“换装” 触发行业变局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换品牌LOGO、渠道变革甚至调整产品线,都意味着推翻过往,重新开始,而在过去的一年,包括资生堂、美即、韩束等多个日化品牌都走上了重塑这条路。业内认为,中国市场日趋国际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年轻消费群体崛起带来的行业变化,正在促使企业制定新的营销策略,也推进着整个化妆品行业局势的变化。日化企业们重整旗鼓的诉求各有不同,但是消费结构向年轻化倾斜、消费诉求向“小而美”转变是这些企业共同面对的新局面。日化企业大规模“换装” 继亚洲第一日化品牌资生堂大刀阔斧地进行品牌革新之后,近日又有一家日化企业紧随其后,不仅更换了品牌LOGO,还对化妆品店等CS渠道进行了变革,这家企业就是精油品牌嘉媚乐。记者了解到,嘉媚乐对于品牌和渠道如此调整的目的与资生堂如出一辙:使品牌形象年轻化,拓宽年轻消费者人群。更换品牌LOGO、转变营销渠道、调整品牌战略、拓宽产品线……记者统计发现,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不只是资生堂和嘉媚乐,还有相宜本草、美即、韩束等都不约而同地对品牌和产品进行了开刀。资料显示,今年3月,相宜本草在新品发布会上聘请知名设计大师陈幼坚打造全新品牌LOGO,并推出新品“相宜本草精油

阅读全文

反观资生堂:形象老化、机构臃肿、转型缓慢

曾在中国市场独占鳌头的资生堂,如今却在逐渐丧失优势。品牌形象趋于老化、管理体系繁冗、渠道变革迟缓,这家百年日化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不知所措。

反观资生堂:形象老化、机构臃肿、转型缓慢

作为最早进驻中国市场的日系化妆品,资生堂曾凭借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优良的产品一度成为市场的宠儿。但近年来,资生堂却面临品牌形象老化、机构臃肿、渠道转型缓慢等问题。不仅是中国市场,过去的几年中,整个资生堂在全球市场都陷入了增长乏力的泥潭,这家百年日化企业亟待创新。2014财年资生堂在中国的收入下跌4.8%。从表面看来跌幅并不明显,但在数字背后,反映出行业环境和资生堂自身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品牌:变与不变 上世纪80年代,资生堂率先进入中国,凭借优异品质和专业服务逐步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资生堂的品牌价也获得了极大提升。在品牌竞争相对缓和的阶段,资生堂根据中国市场的渠道特征,开发出针对性很强的子品牌,如欧珀莱、悠莱、泊美、Za等进驻百货店、专营店、药妆店等渠道销售。凭借SHISEIDO品牌价的背书,这些子品牌也获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但是随着欧莱雅、宝洁等欧美企业不断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资生堂等日资企业原有的品牌优势开始遭遇严重威胁。在多品牌策略上,欧莱雅集团十分注重旗下子品牌的独立性。从2001年巴黎欧莱雅与美宝莲完全“分家”开始,欧莱雅旗下21个子品牌在中国市场具备了完全独立的组织架构和

阅读全文

化妆品CS渠道进入“深耕”阶段:体验式服务是王道

CS渠道一直备受重视,大多品牌都会以此为切入点进入市场,但障碍重重。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体验式营销正在创造更多可能性。

化妆品CS渠道进入“深耕”阶段:体验式服务是王道

10月11日上午,国内化妆艺术界巨擘——毛戈平先生被人目击低调现身杭州某化妆品店,一度引起人流拥簇围观拍照。据知情人士透露,毛戈平先生此次破例露面是为了视察旗下的LOVE FOR KEEPS 至爱终生化妆品牌运营状况,并与门店老板直接交流,了解顾客偏好及消费习惯,尤其重视顾客在妆容定制过程中的服务体验和细节感受。体验式营销——CS渠道突围关键 记者联系到LOVE FOR KEEPS 至爱终生品牌高管,该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LOVE FOR KEEPS 至爱终生品牌早在2009年就在市场中导入“体验式营销”理念(凡在LOVEFOR KEEPS 至爱终生品牌专柜均可享受1对1的妆容定制服务,购买产品后也可通过预约享受专业美妆师打造妆容)。但是,当时的市场竞争并不激烈,供应远小于需求,专业独到的技能及细致周到的服务渐渐被专营店经营者所忽视,“体验式营销”的理念一直不尴不尬的处于既被提倡却没有很好落地的境况。自2010年以来,传统零售业便开始进入发展慢车道。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电商渠道的井喷式冲击、以PC、移动网购为代表的消费环境的变化,微商横空出世圈层营销渗透等,让传统零售业的高速发展趋

阅读全文

抢高管夺市场 本土日化和跨国公司上演争夺战

“外资日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中国护肤与化妆品市场绝对控制地位,并且增长快速。”一位本土日化公司的品牌总经理对记者表示,“本土日化企业此前的短板在研发和资金等方面,但现在中国市场更完善和国际化的产业链布局,本土日化公司科研突破、品牌重塑、特色定位、营销求变,…

抢高管夺市场 本土日化和跨国公司上演争夺战

贝恩公司的最近一份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14年,26个快速消费品品类中有18个品类,本土公司正从外资公司手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而护肤品、衣物柔顺剂与彩妆,是本土公司抢到最多市场份额的领域,外资公司在上述三个领域的市场分别降低了4.8%、3.8%、3.8%。为何这三个领域能更多从外资竞争者手中抢到市场份额?中国日化企业的实力真的已经超越外资竞争者了吗? 新锐本土品牌崭露头角 “外资日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中国护肤与化妆品市场绝对控制地位,并且增长快速。”一位本土日化公司的品牌总经理对记者表示,“本土日化企业此前的短板在研发和资金等方面,但现在中国市场更完善和国际化的产业链布局,本土日化公司科研突破、品牌重塑、特色定位、营销求变,使得不少本土品牌近年来开始崭露头角。”一方面,佰草集、相宜本草等本土品牌强调传统中药草本、自然等概念,凭借其中国特色定位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迅速赢得消费者;百雀羚等老品牌通过品牌重塑焕发生机;韩后、美肤宝、御泥坊等企业还通过借助节目冠名、网络传播、融入影视剧等方式营销借势获得更多曝光率。而在渠道方面,自然堂、美肤宝、珀莱雅等本土护肤品企业在成长发育阶段也避开了和外资品牌

阅读全文

本土日化凭何让跨国公司心惊肉跳,是人才流失还是市场份额?

在过去的2014年,26个快速消费品品类中有18个品类,本土公司正从外资公司手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而护肤品、衣物柔顺剂与彩妆,是本土公司抢到最多市场份额的领域。

本土日化凭何让跨国公司心惊肉跳,是人才流失还是市场份额?

2015年中国火热的7月,让跨国公司们有些焦躁不安。 本月,宝洁大中华区美尚事业部副总裁熊青云跳槽到中国本土企业京东,资生堂中国的前董事总经理镰田正志加盟本土日化公司丸美,然而不仅是高管人才流失,更让跨国公司心惊肉跳的是,其在华的市场份额也正被本土消费品公司侵蚀,特别是在日化领域。贝恩公司的最近一份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14年,26个快速消费品品类中有18个品类,本土公司正从外资公司手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而护肤品、衣物柔顺剂与彩妆,是本土公司抢到最多市场份额的领域,外资公司在上述三个领域的市场分别降低了4.8%、3.8%,3.8%。为何这三个领域能更多从外资竞争者手中抢到市场份额?中国日化企业的实力真的已经超越外资竞争者了么?新锐本土品牌崭露头角 “外资日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中国护肤与化妆品市场绝对控制地位,并且增长快速”,一位本土日化公司的品牌总经理对记者表示,“本土日化企业此前的短板在研发和资金等方面,但现在中国市场更完善的和国际化的产业链布局,本土日化公司科研突破、品牌重塑、特色定位、营销求变,使得不少本土品牌近年来开始崭露头角”。一方面,佰草集、相宜本草等本土品牌强调传统中

阅读全文

温碧泉品牌总经理郑耿镇:越纯粹,越明确

“消费者对产品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思考的品牌建设是持续做减法,直到温碧泉在消费者心目中越来越单一,越来越纯粹,越来越明确!”郑耿镇如是表示。

温碧泉品牌总经理郑耿镇:越纯粹,越明确

“补水就用温碧泉”,这是温碧泉成立八年来从未更改过的广告语,或许也是你对温碧泉的全部印象。 与众多民族品牌一样,温碧泉历经化妆品的黄金十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浪淘沙般地活下来,并凭借着较早切入补水领域,在这一市场站牢脚跟。然而,温碧泉与其他民族品牌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告别模仿、告别品牌初期成长阶段之后,下一步怎么走?民族品牌如何以更强的产品力、品牌力,在外资品牌面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就此话题,与公司一同经历十一年风雨的广州市碧欧特化妆品有限公司品牌总经理郑耿镇接受了记者专访。 细分市场打天下 郑耿镇回忆十年前的化妆品市场的“血雨腥风”:十年前中国的化妆品中高端市场份额被外资、合资企业垄断,本土企业无一入围;2006年,已在化妆品市场耕耘九年、拥有几个化妆品品牌的广州市碧欧特化妆品有限公司洞察到补水细分领域的市场潜力,意识到以补水这一差异化的细分定位切入市场或许可以实现突围,于是决定推出专注于补水的化妆品品牌温碧泉。为什么下赌注在“补水”?郑耿镇解释:“在碧欧特的销售历程中,补水类产品的消费者反馈最为理想,进一步研究发现:按需求分类,补水保湿作为基础护肤,占化妆品整体品类的27%,市

阅读全文

韩系产品涌入中国市场 资生堂光环渐褪

2014年,中国市场成为资生堂在世界范围内表现最为疲软的市场。这种危机感让恢复中国市场成为资生堂在接下来三年的重头戏。

韩系产品涌入中国市场 资生堂光环渐褪

恢复中国市场 在资生堂新的财报出炉后,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的中国市场距离理想的成绩还有一段距离。 2014财年中国市场成为资生堂表现最为疲软的市场,按固定汇率计算,其收入下跌了4.8%(由于日元疲软实际收入有2.9%的增幅),超过日本本土市场3.2%的跌幅,成为世界各大市场跌幅之最。“在2014年期间,资生堂通过库存合理化调整,虽然影响了出库利润的减少,但也有效地促使店面库存水平趋于合理化。”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野茂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解释称。但显然,资生堂也意识到了在中国市场的危机感,因此,恢复中国市场成为资生堂在财报中提出的截至2017年的三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三年计划,是2014年末资生堂所制定的中长期战略“VISION2020”中的一部分,2015年到2017年被定位为业务基础重建期,当中给中国市场营业额目标预计的复合平均增长率为9%。计划以“中国业务重建”、“为实现日本第一市场占有率的基础建设”、“加速全球化成长”为重点,着力解决各业务结构课题的同时,实现伴随积极市场投资的成长战略。 “到2020年,资生堂集团在全球的销售收入目标是1兆日元,营业利润

阅读全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