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8

欧莱雅在中国所面对的挑战

欧莱雅在中国所面对的挑战
导语

面对行业挑战者和日韩品牌在中国的大举扩张,上海家化“失声”了。

【深度】上海家化:一场消失的新品发布会

面对行业挑战者和日韩品牌在中国的大举扩张,上海家化“失声”了。

【深度】上海家化:一场消失的新品发布会

这个3月,上海家化董事长谢文坚食言了。2015年3月26日,谢文坚首次以上海家化董事长的身份出席公司新品发布会,在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大宴会厅的台上,他表示以后每年家化将举办春、秋两次新品发布。同时,对媒体、供应商和经销商伙伴披露了对家化的业绩预期——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跻身中国化妆品市场份额前五位。彼时,家化2014年营业收入只有53.35亿元。‍但是,一年后的2016年3月,上海家化却取消了本该在月末举办的春季新品发布,仅在7月底对公司新品进行集中发布。家化公司对外的解释是:为了建立更加灵活的市场反应机制,集中资源提升效率。取消这场原定发布会的一个更关键原因,是上海家化缺少一些可以拿出来说的产品,无论是六神、美加净还是它最著名的品牌佰草集。面对行业挑战者和日韩品牌在中国的大举扩张,上海家化失声了。比这个默默取消的发布会更让谢文坚尴尬的,是上海家化2015年的业绩。3月11日,上海家化发布2015年年报,营业收入58.46亿元,同比增长9.58%,净利润增长22.09亿元,同比增长146.12%。看上去还不错?要知道在2014年年报中,上海家化对自己2015年的收入增

阅读全文

化妆品行业频频出现高管离职 人生赢家们遭遇何等“宫心计”

关于企业领导人,2016化妆品行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换领导人,一是高管离职,化妆品行业频频出现高管离职现象是为何?人生赢家们遭遇何等“宫心计”?

化妆品行业频频出现高管离职 人生赢家们遭遇何等“宫心计”

2016年刚过去两个月,香奈儿、汉高、露华浓等各大公司却纷纷传出CEO们离职的消息。CEO们与大公司的管理决策息息相关,总结看,公司业绩不佳、政策调整都成为高层变动的原因。财报业绩忧伤,高管们面上无光遭遇冰河期的奢侈品行业,除了设计师们频频离职,高管们的离职在今年初也拉开了帷幕。雨果博斯(HugoBoss)近日宣布了首席执行官Claus-DietrichLahrs于2月29日离职的消息。在此之前,集团表示已经转差的中国和美国市场至今仍在恶化,预计当前2016财年核心盈利会出现10%的跌幅。在盈利预警后,集团股价又出现了暴跌。CEO离职原因并未明确说明,但也难免与即将发布的“忧伤”的财报有联系。无独有偶,prada在发布了不太理想的财报后,也宣布了CFODonatelloGalli辞职的消息,不过集团也表示Galli是因个人原因为追求新的事业机会而辞任CFO和执行董事。此外,美国彩妆公司露华浓(Revlon)近日也宣布了CEOLorenzoDelpani于3月1日离职的消息。同时发布的财报显示集团截止2015年12月31日四季度收入和利润均有上涨,但全年收入有所下跌。面对欧莱雅和雅诗兰黛

阅读全文

揭秘欧莱雅中国如何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在欧莱雅全球版图里,中国市场首次超过法国市场,跃升该集团全球第二大市场。它是如何挑起了中国消费者爱美之心的?

揭秘欧莱雅中国如何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尽管走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崎岖道路上,但欧莱雅中国去年依旧领先同行。同时,在欧莱雅全球版图里,中国市场首次超过法国市场,跃升该集团全球第二大市场。它是如何挑起了中国消费者爱美之心的?新上任的欧莱雅中国CEO斯铂涵表示,欧莱雅要以全力创新打造中国消费者挚爱的品牌,在不断适应来自消费者、渠道、接触点以及地域的千变万化中迈向新高度。成就150亿帝国当2014年欧莱雅中国销售增幅首次低于两位数时,很多人以为,即使是来自时尚之都的欧莱雅,面对消费疲软的大环境,其在中国的增长神话也将破灭。但从欧莱雅日前公布的2015年度业绩来看,这一说法不攻自破。财报显示,欧莱雅去年在华销售总额达到149.6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4.6%,而2011年欧莱雅中国刚刚突破100亿元大关。事实上,这已是欧莱雅中国连续19年保持业绩增长。在这个零售行业普遍叫冷的时间节点,日化零售企业业绩下跌属于意料之中,逆势增长则算得上是意外之喜。欧莱雅集团执行副总裁贝瀚青表示,欧莱雅在中国的业绩基数逐年在变大,增速变慢也可以理解。若以欧元计算,整个中国市场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2.7%,在集团全球销售的比重越来越大,过去五年欧

阅读全文

老帅退场,新帅接班 中外化妆品企业换帅两重境遇

从2015年至今,许多化妆品公司,都经历“换帅”且都是行业巨头。老帅退场,新帅接班,是决策规则还是别有原因。

老帅退场,新帅接班  中外化妆品企业换帅两重境遇

近日欧莱雅中国于上海发布财报,同时迎来了他们第三位首席执行官斯铂涵。从2015年至今,许多化妆品公司,都经历“换帅”其中不乏是行业巨头,如资生堂、宝洁等品牌。老帅退场,新帅接班,是决策规则还是行业的萎靡?欧莱雅中国区换帅 中国销售放缓2月25日讯,欧莱雅宣布,中国市场迎来了他们第三位首席执行官斯铂涵。而前任中国CEO贝瀚青作为欧莱雅集团执行副总裁与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将继续留任上海,负责集团在亚太地区的业务。同时,他们还公布了2015年在华全年销售总额达149.6亿元,增长4.6%(除去汇率因素),增速较2014年有所放缓,当时欧莱雅在华销售总额为143亿元,增长7.7%。其中今年电商渠道销售较去年增长60%,在过去5年间,电商已经跃升为欧莱雅中国分销渠道前三位。这些数据意味着,中国市场超越法国,成为集团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而欧莱雅目标将中国打造成全球第一大市场,新CEO斯铂涵上任后将肩负此压力。宝洁中国低调换帅 日化巨头面临本土挑战2015年初,宝洁大中华区的总裁换帅,新总裁马睿思低调走马上任。这则人事变动引来了不少外界的推测,有消息称,这是宝洁的“瘦身计划”向管理层渗透引发的结

阅读全文

资生堂被指“过时” 拟削减旗下两成品牌自救

日前,资生堂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15财年资生堂大中华区的收入总体增长约2%,拟削减旗下两成品牌自救

资生堂被指“过时” 拟削减旗下两成品牌自救

在中国游客在日本不断“爆买”的情况下,一直高居亚洲化妆品销量榜第一位的资生堂集团却在大中华地区遭遇了增速放缓。记者调查发现,日前,资生堂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15财年资生堂大中华区的收入总体增长约2%,不及2014年的2.9%。此外,日本资生堂公司社长鱼谷雅彦近日表示,考虑对旗下国内外化妆品及洗发液等约120个品牌进行整合,具体为将减少两成左右的品牌,集中向主力商品的开发及广告宣传投入资金,以期提升效益。为何资生堂在大中华地区的增长放缓?又是什么因素让资生堂决定削减旗下两成品牌?业内专家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韩化妆品牌逐渐崛起,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在不少年轻人里,资生堂这个品牌已经过时了。产品在华销售冷热不均2015年提出重塑中国市场的日本最大美容产品巨头资生堂,复苏之路乎仍待考验。据资生堂集团2015年的财报数据显示,资生堂集团销售额同比上涨12.6%,达到7631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大涨77.4%,达到377亿日元。尽管销售额与营业利润成绩喜人,但资生堂在中国市场却遭遇冷热不均的窘境。2015财年资生堂大中华区的收入总体增长约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也低于201

阅读全文

跨国公司在华高回报时代已过去 哪三大核心支撑竞争

跨国公司过去30多年在中国的低竞争、低成本、高回报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下已是一个常态竞争市场。

跨国公司在华高回报时代已过去 哪三大核心支撑竞争

近几年,有观点称外资企业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这是对不断变化的中国市场和竞争形态的误读。诚然,跨国公司过去30多年在中国的低竞争、低成本、高回报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下已是一个常态竞争市场。成本持续增长,市场规则日趋成熟,技术和创新不断进步,市场需求多变,中国本土企业崛起,在华跨国公司发现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与其它成熟市场几乎没有差异,甚至在一些领域竞争更加激烈。根据埃森哲战略与FT中文网对跨国企业高管的联合调研,虽然跨国公司在中国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和增长困境,然而他们对中国市场前景和自身的竞争能力保持高度信心。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正在为这些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这是一个真正的掘金时代。基于调研结果和埃森哲战略的项目经验,我们认为跨国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中需要聚焦三大核心能力,应对外部压力,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进入常态竞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益于中国市场的持续开放和廉价劳动力的充裕供应,跨国企业得以快速推进在本地的业务,而在品牌和技术上的优势也让这些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然而,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已成历史,GDP增幅已经从2012年的9.3%降至2015年前三季度的6

阅读全文

日化业大规模“换装” 触发行业变局

更换品牌LOGO、转变营销渠道、调整品牌战略、拓宽产品线……记者统计发现,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不只是资生堂和嘉媚乐,还有相宜本草、美即、韩束等都不约而同地对品牌和产品进行了开刀。

日化业大规模“换装” 触发行业变局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换品牌LOGO、渠道变革甚至调整产品线,都意味着推翻过往,重新开始,而在过去的一年,包括资生堂、美即、韩束等多个日化品牌都走上了重塑这条路。业内认为,中国市场日趋国际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年轻消费群体崛起带来的行业变化,正在促使企业制定新的营销策略,也推进着整个化妆品行业局势的变化。日化企业们重整旗鼓的诉求各有不同,但是消费结构向年轻化倾斜、消费诉求向“小而美”转变是这些企业共同面对的新局面。日化企业大规模“换装” 继亚洲第一日化品牌资生堂大刀阔斧地进行品牌革新之后,近日又有一家日化企业紧随其后,不仅更换了品牌LOGO,还对化妆品店等CS渠道进行了变革,这家企业就是精油品牌嘉媚乐。记者了解到,嘉媚乐对于品牌和渠道如此调整的目的与资生堂如出一辙:使品牌形象年轻化,拓宽年轻消费者人群。更换品牌LOGO、转变营销渠道、调整品牌战略、拓宽产品线……记者统计发现,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不只是资生堂和嘉媚乐,还有相宜本草、美即、韩束等都不约而同地对品牌和产品进行了开刀。资料显示,今年3月,相宜本草在新品发布会上聘请知名设计大师陈幼坚打造全新品牌LOGO,并推出新品“相宜本草精油

阅读全文

专访资生堂(中国)总裁:以变应变在中国谋远景

“中国消费者的变化太大了”、“中国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生堂要应对这种变化”……“变化”这一词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最为高频的一个词汇,也从心底里感受到了资生堂谋求变革的急迫而又积极应变的心态。

专访资生堂(中国)总裁:以变应变在中国谋远景

细节之处看成败。在11月17日召开的资生堂品牌革新发布会上,资生堂全体人员无一不自发地从服饰上做细致地装扮,男士西装所佩戴的领带及衣袋上的装饰手帕全为红色,女员工也身着红裙,就连头发后面的小小发饰也是红色的。采访厅里则摆放着红色的花枝和鲜花,沙发靠垫上也绣着黄色的山茶花。红色的服饰与资生堂产品特有的红色包装相互辉映,山茶花则是资生堂的标志,这些细节可以看得出资生堂人对自己品牌的自信与骄傲。中国市场变化太大资生堂求变谋出路 “中国消费者的变化太大了”、“中国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生堂要应对这种变化”……“变化”这一词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最为高频的一个词汇,也从心底里感受到了资生堂谋求变革的急迫而又积极应变的心态。△藤原总经理和冈部资生堂全球品牌总监对于中国市场,资生堂要求变革的心情更为紧迫。关心资生堂(中国)的人可以从其高层人事变动可以看出一些端倪。11月1日,新任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藤原宪太郎履职,而这已是资生堂(中国)在一年内的第二次换帅。那么,刚刚执掌帅印的藤原对中国市场印象如何? 藤原赴任仅有半月,但已通过各种渠道感受到了中国的巨大变化,他在接受环球网记者专

阅读全文

反观资生堂:形象老化、机构臃肿、转型缓慢

曾在中国市场独占鳌头的资生堂,如今却在逐渐丧失优势。品牌形象趋于老化、管理体系繁冗、渠道变革迟缓,这家百年日化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不知所措。

反观资生堂:形象老化、机构臃肿、转型缓慢

作为最早进驻中国市场的日系化妆品,资生堂曾凭借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优良的产品一度成为市场的宠儿。但近年来,资生堂却面临品牌形象老化、机构臃肿、渠道转型缓慢等问题。不仅是中国市场,过去的几年中,整个资生堂在全球市场都陷入了增长乏力的泥潭,这家百年日化企业亟待创新。2014财年资生堂在中国的收入下跌4.8%。从表面看来跌幅并不明显,但在数字背后,反映出行业环境和资生堂自身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品牌:变与不变 上世纪80年代,资生堂率先进入中国,凭借优异品质和专业服务逐步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资生堂的品牌价也获得了极大提升。在品牌竞争相对缓和的阶段,资生堂根据中国市场的渠道特征,开发出针对性很强的子品牌,如欧珀莱、悠莱、泊美、Za等进驻百货店、专营店、药妆店等渠道销售。凭借SHISEIDO品牌价的背书,这些子品牌也获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但是随着欧莱雅、宝洁等欧美企业不断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资生堂等日资企业原有的品牌优势开始遭遇严重威胁。在多品牌策略上,欧莱雅集团十分注重旗下子品牌的独立性。从2001年巴黎欧莱雅与美宝莲完全“分家”开始,欧莱雅旗下21个子品牌在中国市场具备了完全独立的组织架构和

阅读全文

老宝洁正在迷失新市场 为经验主义付出代价

这位在宝洁有着35年“资深工龄”的新掌门,将带领这家近180岁“高领”的跨国巨擘收复、或者防守逐渐沦陷的市场——曾经他们以为了如指掌,然而早已今非昔比。

老宝洁正在迷失新市场 为经验主义付出代价

11月1日正式接过宝洁CEO指挥棒的David Taylor所面对的,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节点。 表面上看,宝洁只是在2016财年第一财季遭遇了净销售额7个季度以来的最大跌幅,但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位在宝洁有着35年“资深工龄”的新掌门,将带领这家近180岁“高领”的跨国巨擘收复、或者防守逐渐沦陷的市场——曾经他们以为了如指掌,然而早已今非昔比。曾几何时,宝洁这个国际巨头是很多中国企业效仿的对象,它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消费者研究的先进理念。但如今呢?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宝洁首席财务官Jon R.Moeller表示,对于争取在中国快速增长的高端客户群,宝洁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创新计划,但实施起来还需要时间。事实上,对于宝洁来说,最大的挑战不仅在于发现问题,而是如何解决。正如业内人士所指出的,传统行之有效的游戏规则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企业面临的是整个方法论的颠覆和组织架构的重建。中国市场节节失守在全球第二大市场遭遇业绩下滑,对宝洁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宝洁发布的2016财年第一财季业绩报告就显示,在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一季度中,中国市场上的有机销售额大幅下降8%。前

阅读全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