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2日,国内零售业第一门户网站联商网发布了《2014年主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国主要零售企业(百货、超市)共计关闭201家门店,较2013年关闭35家增长474.29%,创历年之最。
以为接下去的2015年或有好转,但是情况貌似仍不容乐观。
这半年来,中国整个零售业的景象令人担忧,化妆品行业亦难逃此劫,被一片寒流笼罩。
受到新型渠道冲击和其自身原本存在的缺陷的双重压力之下,昔日的分销渠道巨头——商超渠道在各渠道的占比却逐渐缩水,呈现后劲不足之势。到底是何原因导致商超逐渐成为“瘦死的骆驼”?【详情】
今年6月,洗衣液领导品牌蓝月亮在KA渠道下架,专注线上渠道,线下渠道慢慢收缩。过去两年来,线下渠道销售增长减缓,但陈列费、通道费等费用成本以及维护线下商超渠道的人力成本却不断抬升,令部分国产日化用品压力倍增,获利空间越发被挤。【详情】
继蓝月亮KA渠道的全面下架,11月威露士也宣布已经退出华润系,这是蓝月亮在今年年中遭多家超市下架后的又一起零售商和供应商“开撕”事件。不到半年前,蓝月亮遭商场超市下架,如今另一家洗护品牌威露士也从国内知名连锁卖场华润撤场,零供之间的矛盾冲突再次上演。【详情】
百货行业的低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2012、2013、2014年百货业关店7家、15家、23家。关店潮并没有结束,截止2015年6月30日,百货关闭25家,上半年的关店总数甚至超过了2014年一整年的数量。而在挣扎中尚存的百货,营业面积比去年同比减少1619.65万平方米。
百货转型购物中心
最近有消息称,新天地商业公司有意在淮海路上的太平洋百货租约到期后,将其物业收回,由自己开设购物中心;无独有偶,淮海路上的东方商厦目前也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调整及招商,由百货业态转型为购物中心。记者发现,由于业态单一、商品雷同等原因,大型百货商场转型购物中心已成为趋势。如今,面积在两三万平方米的中小型百货商场也开始向购物中心转型。【详情】
尝试创新的支付方法
为了拯救困境,传统百货也在大力拥抱着新技术,上海天山路的汇金百货就在11月推出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功能。过去,从找卡、付钱、到签字可能会花去1-2分钟,而现在扫描二维码只需要30秒。下个月,顾客还可以直接在手机上下单完成付款,再也不用到处寻找收银台。【详情】
自建电商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与线下零售企业苏宁、银泰宣布双11展开联合促销,首次在双11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京东与腾讯也联手推出“品商”平台,全球范围内开创社交和购物联合的先例,这是中国两大类平台的首次尝试。业界认为,电商巨头在打造生态链,互联网正与线下尽快完成融合,而不只是靠低价去抢线下消费。【详情】
移动互联飞速发展开启了零售业态革命性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实体店发展的机遇。当移动客户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时,人们开始拿着手机走进各种实体经营场所,同时体会消费的便利与互动的服务。尽管商品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购物形式的选择,但良好的体验和即时性需求同样影响着人们的购物行为。【详情】